Saturday, October 20, 2018

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

【经文】
佛告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昔在然灯佛所。于法有所得不。不也。世尊。如来在然灯佛所。于法实无所得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菩萨庄严佛土不。不也。世尊。何以故。庄严佛土者。即非庄严。是名庄严。是故须菩提。诸菩萨摩诃萨。应如是生清净心。不应住色生心。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须菩提。譬如有人。身如须弥山王,于意云何。是身为大不。须菩提言。甚大。世尊。何以故。佛说非身。是名大身。

【译文】
佛对须菩提说:“你想想,我当初在然灯佛那里,佛法上有所修得了没有?” “没有,您在然灯佛处并未修得什么佛法。”“须菩提,我再问你,菩萨用其功德来庄 严佛土吗?”“没有,世尊。”“为什么呢?”“说是庄严佛土,就是不庄严,是叫做庄严。”“因此,须菩提,各位菩萨摩诃萨,应该像这样修得清净心,不应当 固持声、色、香、味、触、法而生成心念。应该无所执著而生成空灵洁净的心念。须菩提,比方说有个人,身体像须弥山那样高大,你想想,这身体高大不高大?” 须菩提答道:“很大,世尊。”“为什么这样说呢?”“佛说的非身就是法身,没有边际,那才是大身。

以上经文与文章摘自[弘善佛教网]

【解说】
我们清净自性是本来无一物,所以,在然灯佛所,于法实无所得,修行不是要修出什么东西出来,是要体悟到万法无所得,彻底放下,马上就见性。以一切相无所得故,就没有执著、分别、颠倒和妄想。

菩萨虽广修善行法门,庄严佛土,但安住在自性真空,无所行、无所得的角度,就不执着庄严佛土这件事,只是随顺世俗的假名,叫庄严佛土罢了。

应无所住生其心;众生心中有’我’ - 名为六根,面对外境的六尘, 产生六识(持声、色、香、味、触、法)。当接触外境时生起种种妄念、杂念,得与失、爱与恨的妄想中烦恼、痛苦、生灭流转,这种妄想心即为有所住。菩萨应安住本心,如如不动、不取于相、不被境转,心常清净,明了心本空明寂静,随缘则应,过去不留,即为无所住生其心。

身如须弥山王,须弥山虽然很大,可是它还是有相!非身就是无相的,无相身叫做非身,也就是法身。有相有可量,不名大身。法身无形无相,无法形容,无相可比量,方名大身。

第十品的大意是:
佛告诉须菩提,世尊当初在然灯佛那里,并未修得什么佛法,只是随顺世俗的假名,修得了佛法。菩萨并没有用其功德来庄严佛土,只是随顺世俗的假名,叫庄严佛土罢了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,菩萨摩诃萨应该无所执著而生成空灵洁净的心念。身如须弥山王虽大,但无形无相的法身,有如虚空,无法形容,无相可比量, 才是大身。


以上乃摘自不同佛教网站,以作方便解说,如有不解,不明或错述之处,请回馈或参考原本经文作为自修。 
以上文章参考自[易度门]和[佛弟子文库]

结缘语

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、"第十至第十二品"的编排已在2018年10月20日圆满完成。

应无所住而生其心,我们清净自性是本来无一物,若对一切相无所执著,便能生起空灵洁净的心念。

所谓的佛也是无形无相的,不应把佛当成任何固定的形象而见,或者把成道当成世俗法去学习,努力把自己变成某个佛样子 ~ 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 若见诸相非相,则见如来。

若有人能信受、修持、念读,背诵《金刚经》,此人已成就了最高的、第一的、最罕见的佛法。

《金刚经》第十至第十二品为;
第十品: 一切法所得,实无所得, 只是一个是假名'所得'、 一切庄严,即非庄严,只是一个是假名'庄严'。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, 比方说有个人,如须弥山王虽大,但无形无相的法身,有如虚空,无法形容,无相可比量,才是大身。 所以虚空无相的法为无量大。

第十一品: 把印度恒河的每一粒沙当作一条恒河,叫作:如是沙等恒河。再把每一粒沙构成那么多的恒河的沙加起来,然后再以一粒沙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,用充满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。 而有人只领受执持《金刚经》里的四句偈语等,这样所获的福德,就比用那么多的七宝来布施所获福德还要多。所以虚空无相的福德为无量多。

第十二品:若有人随便念《金刚经》四句偈,应当在此处,所有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,皆应如佛塔庙供养。甚至若有人能信受、修持、念读,背诵,此人已成就了最高的、第一的、最罕见的佛法。经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,有佛最尊贵的弟子的地方。

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、"第十三至第十五品" 将于2018年11月10日发布。🙏🏻🙏🏻🙏🏻